会员作品展示  
 

 

张栩月诗词专辑

观黄山


黟县莲峰万仞参,傲然自许逐青岚。

云生翠木逸人静,日出沧海骚客喧。

始信帝王求寿药,飞来宝玉接尘缘。

摩崖哪记先贤貌,石语松风千载传。



庚子初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

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

盖尽人间恶路岐。



望雁塔


昔闻泾渭渊源久,今望慈恩雁塔边。(1)

墙写提名嘉士喜,地藏经卷圣僧贤。(2)

人知玄奘归霜鬓,谁晓香山亦少年。(3)

得意一时何足道,终生当志华山巅。


注:

(1)泾渭是关中地带的两条河,临近西安,大雁塔建在慈恩寺内。

(2)唐代以来,进士及第后都流行在大雁塔墙上提名,传闻大雁塔地宫里藏有玄奘取回的真经。

(3)玄奘当年在慈恩寺讲经,被选为取经人,取经归来已入中年,仍翻译带回来的佛经直到去世。白居易字香山居士,少年进士及第后,在雁塔上写下“慈恩塔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年少”,表现自己少年得志,后遭贬谪,晚年追求闲适。



依韵和慈母岳琴大人五十暖寿


凤鸟受天命,入尘金影徐。

庙堂悬胆苦,书院寄心舒。

笑语高朋坐,浅吟芳草趄。

桑隅何必怅,诗韵如当初。



兵马行.参观秦兵马俑


风烟暖,炉火旺,匠人手中俑似生。

平日制瓦以为业,直至烧泥难纷呈。

矻矻钻研汗如雨,雨打泥坯犹未成。

妙法用尽亦无果,捶胸顿足泪眼濛。

人问何需相拥泣,匠人只道劫难逃。

始皇阴间欲募军,巧工阳世寻路遥。

去时妻儿牵衣泣,地插垂柳望归期。

柳树成荫发染霜,尚客咸阳远寄思。

熟于砖瓦无济事,经年成果只寥寥。

监工限期日渐近,烧窑空暖照萧条。

盛秦杀头多如餐,天子开工意气高。

君不见,中原干戈古亦闻,也见外人屠城尽。

当今万村草萋萋,无异左衽攻与秦。

长城脚下阿房边,多年白骨无人收。

俑替活人安足用,孤魂诉怨野鬼愁。

来日押解赴刀下,尘惊血溅流千载。

可怜汉家能工匠,苛政无路逃死外。

君不见,咸阳城,金玉堂皇尸骨沉。

金银流散人力疲,空称强秦实祸根。



忆江南


上庄美,风景立冬天。浅影犹投桥下水,初阳仍照纳兰园。喜鹊唱天边。



临江仙. 花港雾中寄北


步韵张泌“烟收湘渚秋江静”


曲终人散浪淘尽,

迟光照影沉沉。

归鸿点水有波纹,

鸿飞无迹,却起万层云。


轻舟走过歧路处,

笑谈几载情深。

雾生雾去雨浥尘,

前程万里,

共勉跃龙门。



少年游 .诵苏轼词有感


烟蓑雨笠可关愁,江海系孤舟。(1-2)

东坡杖曳,椰冠头戴,自笑为嘴谋。(3-5)

乘桴听雨只空有,且道玉琼楼。(6-8)

南岭风来,钱塘潮去,犹愿把志酬。(9)


注:前天长春下雨,没有办法出游,便在宾馆里看纪录片《苏东坡》,又想起当时读苏词的感受。在我看来,苏轼令人敬佩的是无论他怎样彻悟、向往归隐,仍然坚守自己的岗位,坚持让当地的人民安居乐业。张栩月 2017.08.07


(1)出自《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2)出自《自题金山画像》“身如不系之舟”,苏轼临死前到润州,游金山寺,写下这首诗总结自己一生。

(3)出自《东坡》“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表现自己的闲适悠然。

(4)出自《椰子冠》“东坡何事不违时”,苏轼被贬海南儋州,将椰子的壳做成帽子戴在头上,并写诗自嘲。

(5)出自《初到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既是说自己爱好美食,又是自嘲自己不会说话,不合时宜以致官途受挫。

(6)出自《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空余鲁叟乘桴意”,孔子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指正道无法通行就离开。

(7)苏轼曾与苏辙约定,两人未来一同隐退,共听夜雨。“乘桴”“听雨”都是指隐退的意向。

(8)出自《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表现自己想要隐退却留恋人间,在入世与出世之间纠结。

(9)苏轼曾在杭州二度任职,当时朝廷对他还是较为支持,也被贬到岭南的惠州、儋州,而他无论在杭州还是岭南,都勤政爱民,政绩斐然。



水龙吟  记丁酉暑期


沅湘晨雾蒙蒙,叹息公道终无处。

丹墀共勉,无人妄言,前缘再续。

吹雁韶光,黄云半亩,又思别绪。

过松阴溪畔,西屏街口,重漂上,京畿路。


莫笑秋风东去,脍鲈鱼、莼羹空误。

志于破浪,安能与议,乡愁情妒。

今日方归,喜逢奇士,相期同舞。

教阊阖隐隐,帝阍转锁,且温寒露。



满庭芳.止顾


归去来兮,归来复去,北回期在京嵯。不言吴语,京调已偏多。行望家门渐远,雾霭霭、云影平坡。滩头坐,故人未在,独把石花磨。

蹉跎,渔者问:"何焉背井,碌碌如梭?"志谋利人间,踵放头摩。他日燕然勒字,南向忆、小港秋波。犹如见,枝头板栗,下晒旧烟蓑。

作者简介


张栩月,00后,六艺诗社社员,现就读于清华大学,浙派吟诵、京派吟诵传人,出版有《张栩月童声吟诵论语》(2010)、《陈岳琴张栩月甲午吟诵专辑》(201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