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诗社  
 

 

《满江红.写怀》的作者岳飞应是定论

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热映,关于《满江红》作者的争论又起波澜。
      有人认为《满江红》的作者不是岳飞,而是托伪之作。
       本人认为,《满江红.写怀》的作者应是岳飞无疑。最有力的证据是1983年浙江衢州江山县发现的《须江郎峰祝氏族谱》。这本族谱记载了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岳飞赠给祝允哲的《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一词:“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阙。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
       该族谱还记载了祝允哲的和作《和岳元帅述怀》。有人检索《四库全书·浙江通志》,发现南北宋之交确有“祝允哲,江山人,荆湖制参,1126年督理江广粮饷,提督荆襄军务。”可见,祝允哲与岳飞是同事兼战友。还有人查到如下资料,1141年岳飞下狱时,祝允哲曾向宋高宗上奏《乞保良将疏》,以全家70口性命担保,希望朝廷让岳飞领兵抗金,被贬为潮州推官,途经富阳时获悉岳飞遇害,昏厥于地,数天后去世,葬富阳县白升山。可知祝与岳飞是莫逆之交,因而有诗词酬唱。《须江郎峰祝氏族谱》记载的岳飞词《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应是一件真实的作品。
       比对这件原作与后来流传的岳飞词《满江红.写怀》,有39字相同,包括“怒发冲冠”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从这些相同字,已经可以看出《满江红》词的基本面貌。其中的“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句,也非常贴合岳飞与祝允哲的关系。现在流传的《满江红.写怀》,应是后来的修改稿,也是岳飞自己修改的可能性更大。“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改成“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诗词的思维逻辑并没有改变,但是思想境界更高,词风更加超逸豪迈。“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修改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也然。从中我们都可以深刻体会到独属岳飞的满腔热血、壮志豪情。没有岳飞这样独特经历、在国土沦丧大半的历史背景下的人,是写不出也修改不出这样的诗句的。
       有人说这首《满江红》词是明代名将王越或其部下幕僚所作,托伪岳飞之作。王越作为一位名将,如果写出了这么好的一首词,署自己的名犹恐不及,为什么要托伪岳飞之作?即使是他部下幕僚所做,他还恨不得署自己的名“扬名立万”,怎么会托伪岳飞之作呢?完全没有必要嘛,也不符合常理。
       至于岳飞之孙岳珂在《金陀粹编》中没有收入这首《满江红》词,不能成为该词不是岳飞所作的证据。在编篆诗文集时,遗漏是常有的事,更何况岳飞当年被害是特殊情况,诗文很多散佚了,入编《金佗粹编》的诗词只有十几首,其中词只有3首。从其中的《小重山》来看,岳飞的填词水平是相当高的。要达到这样高的填词水平,平时应该经常填词练笔,所以岳飞写过的词肯定不止三首,大量词作都散佚了。从岳飞填写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来看,他偏爱《满江红》这个词牌,应该会经常习练。因此,岳飞填写《满江红.写怀》这首词赠送祝允哲是完全可能的。遗憾祝允哲很快去世了,他们之间的唱和之词被时间淹没一段时间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说什么贺兰山在宁夏之类,都不值得辩驳。
       我倒是觉得原稿“踏破金城门阕”比“踏破贺兰山缺”更好,可能是结句用了“朝天阕”,韵字不能重复使用,所以改成了“贺兰山缺”。
      总之,《满江红.写怀》的作者为岳飞,证据确凿。如果有人继续怀疑其为伪作,要拿出证据来,不能主观臆断,凭空想象,作蜉蚾撼树。

墨弦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