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邕 卷下(河间杂歌)
箕山操
《箕山操》,许由作也。
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则仍山而食,渴则仍河而饮,无杯器,常以手捧水而饮之。
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
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
由以为烦扰,遂取损之。
以清节闻于尧,尧大其志,乃遣使以符玺禅为天子。
于是许由喟然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优游,所以安已不惧,非以贪天下也。”
使者还,以状报尧。
尧知由不可动,亦已矣。
于是许由以使者言为不善,乃临河洗耳。
樊坚见由方洗耳,问之:“耳有何垢乎?”
由曰:“无垢,闻恶语耳。”
坚曰:“何等语者?”
由曰:“尧聘吾为天子。”
坚曰:“尊位何为恶之?”
由曰:“吾志在青云,何乃劣劣为九州伍长乎?”
于是樊坚方且饮牛,闻其言而去,耻饮于下流。
于是许由名布四海。
尧既殂落,乃作《箕山之歌》曰:“
登彼箕山兮,瞻望天下。
山川丽崎,万物还普。
日月运照,靡不记睹。
游牧其间,何所却虑。
叹彼唐尧,独自愁苦。
劳心九州,忧勤厚土。
谓余饮明,传禅易祖。
我乐如何,盖不盼顾。
河水流兮缘高山,甘爪施兮弃锦蛮,
高林肃兮相错连,居此之处傲尧囗。”
后许由死,遂葬于箕山。
周太伯
周太伯者,周太王古公之长子也。
古公有子三人:长者太伯,次者虞仲,少者季历。
季历之子昌,昌即文王也。
古公寝疾,将死,国当有传,心欲以传季历,乃呼三子谓曰:“我不起此病,继体兴者,其在昌乎?”
太伯见太王传季历,于是太伯与虞仲俱去,被发文身以变形,托为王采药。
后闻古公卒,乃还奔丧,哭于门外,示夷狄之人,不得入王庭。
于是季历谓:“太伯,长子也,伯当立,何不就?”
太伯曰:“吾生不供养,死不饭含,哭不临棺,不孝之子,焉得继父乎?断发文身,刑余之人也,戎狄之民也,三者除焉,何可为君矣!”
季历垂涕而留之,终不肯止,遂委而去。
到江海之涯,吟咏优游,仰览俯观,求膏腴之处。
适于吴,率以仁义,化为道德;荆越之人,移风易俗,成集韶夏,取象中国,乃太伯之化也。
是后季历作哀慕之歌,章曰:“
先王既徂,长陨异都。
哀丧伤心,未写中怀。
追念伯仲,我季如何?
梧桐萋萋,生于道口。
宫馆徘徊,台阁既除。
何为远去,使此空虚?
支骨离别,垂思南隅。
瞻望荆越,涕泪双流。
伯兮仲兮,逝肯来游,
自非二人,谁诉此忧?”
文王受命
受命者,谓文王受天命而王。
文王以纣时为岐侯,躬修道德,执行仁义,百姓亲附。
是时纣为无道,刳胎斩涉,废坏三仁,天统易运,诸侯瓦解,皆归文王。
其后有凤凰衔书于文王之郊。
文王以殷帝无道,虐乱天下,皇命已移,不得复久,乃作《凤凰之歌》,其章曰:“
翼翼翔翔,彼鸾凰兮。
衔书来游,以命昌兮。
瞻天案图,殷将亡兮。
苍苍昊天,始有萌兮。
五神运精,合谋房兮。
与我之业,望来羊兮。”
文王思士
《文王思士》者,文王之所作也。
文王思得贤士与为治,出田,援蓍而卜之,得所获非龙非麟,非虎非熊,乃帝王师也。
至渭之阳,果遇吕尚,与语,大悦之,
曰:“吾先人太公有言,当有圣人适周,子其是耶?”
遂载与之俱归,立以为师,号曰太公望。
文王悦喜,乃援琴而鼓之,自叙思士之意,故曰《文王思士》。
思亲操
舜耕历山,思慕父母。
见鸠与母,俱飞鸣,相哺食,益以感思。乃作歌曰:“
陟彼历山兮崔嵬,有鸟翔兮高飞,瞻彼鸠兮徘徊。
河水洋洋兮青泠,深谷鸟鸣兮嘤嘤,设置张兮,思我父母力耕。
日与月兮往如驰,父母远兮,吾将安归?”
周金滕
周《金滕》者,周公作也。
《书》曰:武王薨,太子诵袭武王之业,年十岁,不能统理海内。周公为摄政。
是时周公囚诛管蔡之后,有谤公于王者,言公专国大权,诈策谋将危社稷,不可置之。
成王闻之,勃然大怒,欲囚周公。
周公乃奔于鲁而死。
成王闻公死,且怒之,且伤之,以公礼葬之。
天乃大暴风疾雨,禾稼皆偃,木折伤,成王惧,发《金滕》之书,见周公所为武王祷命以身赎之书。
成王执书而泣,曰:“谁言周公欲危社稷者?取所谗公者而诛之。”
天乃反风霁雨,禾稼复起,成王作思慕之歌。
仪凤歌
《仪凤歌》者,周成王之所作也。
成王即位,用周召毕荣之属,天下大治,殊方绝域,莫不蒙化,
是以越裳献雉,重译来贡,太平之瑞,同时而应,麒麟游苑囿,凤凰来舞于庭,颂声并作,佥然大同。
于是成王乃援琴而鼓之,曰:“
凤凰翔兮于紫庭,
余何德兮以感灵,
赖先人兮恩泽臻,
于胥乐兮民以宁,
凤凰来兮百兽晨。”
龙蛇歌
《龙蛇歌》者,介子绥所作也。
晋文公重耳,与子绥俱亡,子绥割其腕股,以救重耳。
重耳复国,舅犯、赵衰,俱蒙厚赏,子绥独无所得。
绥甚怨恨,乃作《龙蛇之歌》以感之,遂遁入山。其章曰:“
有龙矫矫,遭天谴怒,卷排角甲,来遁于下。
志愿不与,蛇得同伍,龙蛇俱行,身辨山墅。
龙得升天,安厥房户,蛇独抑摧,沉滞泥土。
仰天怨望,绸缪悲苦,非乐龙伍,*不眄顾。”
文公惊悟,即遣求得于绵山之下。
使者奉节迎之,终不肯出。
文公令燔山求之,火荧自出。
子绥遂抱木而烧死。文公哀之,流涕归,令民五月五日,不得举发火。
芑梁妻歌
《芑梁妻歌》者,齐邑芑梁殖之妻所作也。
庄公袭莒,殖战而死,妻叹曰:“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外无所依,内无所倚,将何以立?吾节岂能更二哉?亦死而已矣!”
于是乃援琴而鼓之,曰:“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哀感皇天,城为之坠。曲终,遂自投淄水而死。
崔子渡河操
《崔子渡河操》,闵子骞所作也。
崔子蚤失母,后母常以其死母名呼之,不应辄笞之。
崔子乃以渡河为辞,系石于腰,自沉而死。
闵子大其能,为文隐伤痛之,故援琴而鼓之,以美其意,故曰《崔子渡河》。
楚明光
楚明光者,楚王大夫也。
昭王得氏璧,欲以贡于赵王。
于是遣明光奉璧之赵。郡中羊由甫,知赵无反意,乃谗之于王曰:“明光常背楚用赵,今使奉璧,何能述功德?”
及明光还,怒之,明光乃作歌曰《楚明光》。
信立退怨歌
卞和者,楚野民,得玉璞以献怀王。
怀王使乐正子占之,言非玉,以为欺谩,斩其一足。
怀王死,子平王立。和复抱其璞而献之。平王复以为欺,斩其一足。
平王死,子立为荆王。和复欲献之,恐复见害,乃抱其玉,而哭荆山之中,昼夜不止,泣尽,继之以血。
荆王遣问之,于是和随使献王。王使剖之,中果有玉,乃封和为陵阳侯。和辞不就而去。
作《退怨之歌》曰:“
悠悠沂水,经荆山兮。
精气郁浃,谷岩中兮。
中有神宝,灼明明兮。
穴山采玉,难为功兮。
于何献之,楚先王兮。
遇王暗昧,信谗言兮。
断截两足,离余身兮。
俯仰嗟叹,心摧伤兮,
紫之乱朱,粉墨同兮。
空山嘘唏,涕龙钟兮。
天鉴孔明,竟以彰兮。
沂水滂沛,流于汶兮。
进宝得刑,足离分兮。
去封立信,守休芸兮。
断者不续,岂不冤兮。”
曾子归耕
《曾子归耕》者,曾子之所作也。
曾子事孔子十有余年,晨觉眷然,念二亲年衰,养之不备,于是援琴而鼓之,曰:“
往而不返者,年也,
不可以再事者,亲也。
嘘唏归耕,来日安所耕,历山盘兮钦!”
梁山操
《梁山操》者,曾子之所作也。
曾子幼少,慈仁质孝,在孔子门有令誉。
居贫无业,以事父母,躬耕力作,随五土之行,四时惟宜,以进甘肥。
尝耕泰山之下,遭天霖泽,雨雪寒冻,旬月不得归,思其父母,乃作《忧思之歌》。
谏不违歌
《谏不违歌》者,卫灵公之所作也。
史鱼者,卫灵公之相。时蘧伯玉执清廉之节,修仁义之方,史鱼乃荐伯玉于灵公。
公曰:“诺。”其后未用。
史鱼复入,曰:“臣闻抱玉朝君,不如贡贤。夫国危者则思仁,思安者则急贤,公何嫌疑?”
灵公谓史鱼以庭褒虚饰,良久乃应之。
史鱼出,谓其子曰:“我思竭愚志,以报塞恩纪,荐伯玉于公,公以我言为不信,将自杀以明之?我死后勿敛,用伯玉乃敛。”
语毕,进药自杀。
灵公闻之,曰:“痛哉!寡人谓史鱼徒谦退欲进士者也,不意乃至于身死。”
临丧,拜伯玉代史鱼。
公知史鱼以尸谏也,为《谏不违之歌》,泣曰:“寡人负史鱼,悔焉无及者也。”
【注释】
卫灵公:卫襄公子,继襄公而立,在位三十三年。灵是谥号,《周书·谥法解》:“乱而不损,好祭鬼神,皆曰灵。”
本篇所记史鱼尸谏灵公一事,
《韩诗外传》卷七所叙略有不同,兹转引于下:
“昔者卫大夫子鱼病且死,
谓其子曰:‘我数言蘧伯玉之贤而不能进,弥子瑕不肖而不能退,为人臣生不能进贤而退不肖,死不当治丧正堂,殡我于室足矣。’
卫君问其故,子以父言闻。
君造然召蘧伯玉而贵之,而退弥子瑕;
徙殡于正堂,成礼而后去。生以身谏,死以尸谏,可谓直矣。”
《大戴礼·保傅》、汉刘向《新序·杂事》、《孔子家语·困誓》等亦载此事。
庄周独处吟
庄周者,齐人也。
明笃学术,多所博达,进见方来,却睹未发。
是时齐王好为兵事,习好干戈,庄周儒士,不合于时。
自以不用,行欲避乱,自隐于山岳。
后有达庄于王,遣使赍金百镒,聘以相位,周不就,
使者曰:“金至宝,相尊官,何辞之为?”
周曰:“君不见夫郊祀之牛,衣之以朱彩,食之以禾粟,非不乐也。及其用时,鼎镬在前,刀俎列后。
当此之时,虽欲还就孤犊,宁可得乎?
周所以饥不求食、渴不求饮者,但欲全身远害耳。”
于是重谢使者,不得已而去,复引声歌曰:“
天地之道,近在胸臆。
呼精神,以养九德。
渴不求饮,饥不索食。
避世守道,志洁如玉。
卿相之位,难可直当。
岩岩之石,幽而清凉。
枕块寝处,乐在其央。
寒凉固回,可以久长。”
孔子厄
孔子厄者,孔子使颜渊执辔,到匡郭外,
颜渊举策指匡穿垣曰:“往与阳虎正从此入。”
匡人闻其言,孔子貌似阳虎,告匡君曰:“往者阳虎,今复来至。”
乃率众围孔子,数日不解,弟子皆有饥色。
孔子仰天而叹曰:“君子固亦穷乎?”
子路闻孔子之言悲感,悖然大怒,张目奋剑,声如钟鼓,顾谓二三子曰:“使吾有此厄也!”
孔子曰:“由来!今汝欲斗名,为戮我于天下。为汝悲歌而感之,汝皆和我。”
由等唯唯。孔子乃引琴而歌,音曲甚哀,有暴风击拒,军士僵仆。于是匡人乃知孔子圣人,瓦解而去。
【注释】
孔子在匡被围一事,《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如下:“(孔子)过匡。颜渊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匡:卫国的邑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