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岳琴博士在六艺国学馆2009清华诵读《论语》夏令营上的讲话
大家可能注意到,国学是越来越热了!
近期的几条相关信息:
——7月初,北京09年高考文理科状元在国子监行成人礼,现场描写是“悠扬的古乐、华美的汉服、庄重的礼仪……”“在司礼(仪式主持人)的带领下,刘庭梅、宁少阳和其余160余名学生在大成门前向孔子塑像行三拜之礼:一拜祖先,二拜文化,三拜国家。”“之后成人仪式正式开始。首先是刘庭梅、宁少阳二人和他们的家长,身着传统汉服,在大成门下进行加冠之礼。行礼之前,刘、宁朗读了《孝经》中的一段文字。然后,二人的父母为他们行加冠、插笄之礼。接着,二人的老师与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长分别为二人行二次加礼和三次加礼。”
——从今年7月开始,中央文明办调研组和教育部思政司、语用司将举行4场“中华诵”进高校的校园晚会,主要内容为诵读经典,演出人员以大学生为主,部分名家将作诵读示范。 8月10日开始他们还将在江苏泰州举办中小学生“中华诵”夏令营,在全国范围选拔100名在中华经典诵读、软笔或硬笔书法等方面有特长的中小学生营员。今天到会的嘉宾徐建顺教授将参加他们的夏令营并讲授诗词吟颂技巧。他们还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展“中华诵·2009经典诵读大赛”和“中华赞•2009诗词歌赋创作大赛”。 ——北京市丰台区教委从今年开始把经典诵读列入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去年8月北京奥运会上,千人齐诵《论语》的场面大家可能也都还记忆犹新。
——中央电视台《开心学国学》正在热播,百家讲坛关于国学的讲坛一坛接一坛。
远一点的消息,台湾的王财贵教授在1994发起了读经教育运动,(我们这次夏令营用的教材就是他主编的《学庸论语》),1998年,南怀瑾先生领导的“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将读经引入大陆,并在大陆成功地开展“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和“儿童西方文化导读”,加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古诗文诵读工程”,大陆已经有几百万孩子在读经中受益。
那么,为什么经典诵读会那么热呢?换句话说,为什么要诵读经典呢?
这是因为,经典是我们最好的精神食粮,诵读经典能够使我们终生受益。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回顾我国一些成就卓著的人才,他们无不受到经典的熏陶,比如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除了自身取得的成就之外,他还通过言传身教和悉心培养,使九个儿女各有所成。他的教育秘诀就在于对孩子进行深厚的人文底蕴熏陶。为了充实子女们的国学、史学知识,梁启超聘请他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学生谢国祯来做家庭教师,在家中办起了补课学习组,课程包括国学方面:从《论语》、《左传》开始,至《古文观止》,一些名家的名作和唐诗,由老师选定重点诵读,有的还要背诵。每周或半个月写一篇短文,作文用小楷毛笔抄写工整。史学方面:从古代至清末,由老师重点讲解学习。书法方面:每天临摹隶书碑帖拓片,写大楷二三张。每周有半天休假。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兄妹几人国学、史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经典并不意味着就要培养国学家,而是为了奠定深厚的人文底蕴,对于这一点梁启超有着深刻的认识。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当他把梁思成送到美国读书的时候,他专门告诫梁思成:“要分出点光阴学习文学,或人文科学中某些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科学用来做事,人文用来修身,直到今天,梁启超的见解依然对人们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也是在良好的家教下,打开了智慧之门。他的父亲杨武之先生是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教授,虽然杨振宁很小就表现出卓越的数学天赋,父亲却并不急着让他专攻理科,而是有条不紊地让儿子接受了系统的中一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在杨振宁很小的时候就背下了很多古诗,背下了大量的蒙学经典。除了杨振宁自己学习,杨武之还专门请雷海崇教授的得意门生丁则良对杨振宁进行正规的“涉古教育”——读古书,受古训。杨振宁读初中的所有假期都由丁则良带他背诵,讲解《孟子》等儒家经典和历史知识,这些知识是杨振宁在课本上学不到的。在中学时代,杨振宁背诵了很多中国的经典著作。后来,杨振宁回忆说:“现在想起,这是我父亲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父亲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才能时,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是极力把孩子朝这个方面推。但当时我的父亲没有这样做。他却要我补《孟子》,这对我这一生有很大意义。”
傅雷,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他的译作成为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长子傅聪,是第一位享誉全球的中国钢琴家。在傅聪的教育上,傅雷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希望傅聪能做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因此,除了请人教傅聪学钢琴外,他亲自教傅聪学习中国的古典诗歌和大量古文,这种教育进行了6年,莫定了傅聪厚实的东方文化根底。音乐是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一种工具,如果对人类的精神世界没有高度的理解,就不可能用钢琴传递自己的心声,也不可能赋予一个个音符以生命。正因为有了“琴外”的功夫,所以傅聪能独具慧眼地吸收西方文化,年纪轻轻就成长为享誉国际的钢琴演奏大师。
…………
但是,无庸讳言,我们的近现代教育过多地扬弃了传统文化精髓。实际上,中国近代教育发轫于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当时的张之洞提出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是到了五四运动就提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了,再到文化大革命,那就是打倒孔家店斩草除根了。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的文化开始回归,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经济基础扎实了,为民族文化自信打下了经济基础,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时,发现有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拿来的东西,尤其文化方面的东西,不是可以全盘西化的,西方一些好的制度,还是应该根植嫁接到我们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才能生根发芽结果,否则就会水土不服,甚至枯萎。所以,整个国学现在开始回归了、开始热了。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探索,蓦然回首,发现我们中国的经典文化是那么魅力无穷,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学习经典大致有以下益处:
一是道德增进、人格完善。我们六艺国学馆的口号是“童蒙养正、六艺至善”以经典为师,与经典为友,首先学会的是如何做一个品行端正、人格健全、志趣高雅的正人君子。
二是智慧增强。学习经典,不仅能够使我们成为仁者,也能使我们成为智者。杨振宁说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创造性思维灵感即来自于《孟子》的启发。
三是学业进步。学习经典,能够使我们满腹经纶,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读了经典,文章就能写得神采飞扬、而且思想深邃拔俗。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大家知道,现在高考语文试卷《论语》有了20分的版块,而“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也为大家津津乐道。
今天我们聚集在中国最好的学府清华大学,在环境优雅的近春园荷塘边,用五天时间潜心听专家解读《论语》,相信每一位学习后都有醍醐灌顶的收获、启发,并影响你们一生的学业、事业、人生。
我们六艺国学馆的目标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材,这个目标和志向是非常高远的。让我们一起熟读《论语》、精解《论语》、用一生的时间领悟《论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