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顺老师,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古典文学博士后,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也是在古诗文吟诵领域著名的专家。近年来,徐老师热情投身中华传统文化的抢救、恢复和开展之中,发起成立中华吟诵学会,致力于抢救吟诵传统的工作,同时开展对吟诵的整理、修复、研究、宣传等工作,倡导立足现实,发展普通话和现代方言的新吟诵调,使吟诵重新回到教育中,回到中国人的生活之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2009年受央视之邀,先后在清明和端午传统文化纪念节目中吟诵经典篇章。
2009年9月5日上午9点,徐老师开始了在六艺国学馆“吟诵《诗经》”的系列课程。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时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有着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人人皆能,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因而吟诵也是汉语诗文的活态。
◆吟诵是一种介于读和唱中间的形式,既遵循语言的特点,又根据个人的理解,突出其中的逻辑关系、思想情感,比朗诵要细化、充分得多,是一种细读的、创造性的、回味式的学习方式,而且其运气发声、仪态风神,始终浸润着大雅君子之风。
◆吟诵,也是汉语诗文的活态。汉语的诗词文赋,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的曲调和方法各地不同,丰富多彩,正如中国民歌的系统一样博大精深。
◆更重要的是,吟诵是学习方法。怎样去吟诵一篇诗文,实际上就是怎样理解这篇诗文。学习者往往通过反复吟诵,不断修正,达到对诗文的记忆和理解。
本系列讲座将持续至10月中旬,具体时间我们会及时更新,欢迎大家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