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国学馆董事长陈岳琴博士出席“中华吟诵周”活动并发言

2009年10月13日,我六艺国学馆董事长陈岳琴博士参加“中华吟诵周”系列活动之——“吟诵与教育”论坛,并作《吟诵在儿童经典诵读中的应用》发言。

陈岳琴博士的发言全文如下。

 

吟诵在儿童经典诵读中的应用

六艺国学馆 陈岳琴 博士

www.liuyizhishan.com     E-mail:liuyizhishan@sina.com

09101 3日 上午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大厦“吟诵与教育”论坛发言)

 

六艺国学馆是一家致力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推广儿童经典诵读为主旨的文化交流平台,在20074月浙江松阳46所农村中小学校开展国学启蒙教育试点基础上,20086 1日在北京正式注册公司成立六艺国学馆,至今已有1200多名中小学生和学前儿童参加了六艺国学馆的“五年经典诵读计划”,第一年诵读了《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第二年诵读了《笠翁对韵》、《论语》,今年秋季开始诵读《诗经》。明后年将诵读《易经》、《礼记》等经典。

孩子们诵读这些经典后,其“童蒙养正”的效果可以说立竿见影,行为习惯好了,作文也好了,家长和老师都很喜欢,孩子们也更有信心坚持以后几年的经典诵读了。

但是,我们也碰到一些问题,有家长老师和学员反映,诵读经典比较枯燥,读了后面忘了前面等等。怎么办呢?

今年暑假,我们六艺国学馆在清华大学举办“2009清华诵读《论语》夏令营”,30多位学员参加了本次夏令营。其间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央民族大学的徐健顺教授参加我们的夏令营开营式,徐教授现场为孩子们吟诵了几种流派的《论语》。结果,孩子们很感兴趣,中午午睡都不肯睡了,同房间的几个孩子一个劲儿地学徐教授的吟诵,上午老师讲解的几篇《论语》,他们也很快背下来了。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后来,在九月份开始诵读《诗经》后,我们就请徐教授每周六上午有空来给孩子们上一次吟诵《诗经》的课。徐教授也是一心致力于传扬吟诵,百忙中挤时间教孩子们吟诵《关雎》、《蒹葭》等等。(这次中华吟诵周活动,我们六艺国学馆将选送两个吟诵节目,参加16日梅兰芳大剧院的演出)。孩子们学习吟诵的 兴致很高,学习《诗经》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近期,我们六艺国学馆每周一至周五下午6点至7点,集中诵读《诗经》,每天诵读1-2首,至今已经诵读到了《邶风》的《简兮》,按照这样的进度,到明年630日诵读完全部《诗经》的计划应该没有问题。

从这些实践。我们体会到:吟诵是儿童经典诵读的一种好方法。儿童经典诵读的基本要求,就是背诵,不一定要理解,但是要求会背。这个“背”还是有很多技巧的。首先我们承认不同孩子的记忆力存在先天的差异,但是,这点差异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补上的。记忆能力有一种累加效果,也就是说背得越多,记得越快。另外,大量背诵将养成过目不忘的记忆习惯,这是终生受用的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过往经验证明,大凡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一是记忆力好,二是专注力好,老师讲课的内容几乎一字不落的记住了,考试自然都得100分。

但是,这么多经典要背诵,仅用大白话的方式死记硬背,感觉效果不太理想,一是枯燥,二是易忘,最主要的是不能把更多孩子吸引到经典诵读的课堂上来。而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受国学启蒙教育。

为此,我们也尝试过用朗诵的方法来诵读经典,在《笠翁对韵》、《千字文》等经典诵读时,朗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孩子们通过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体会音韵之美,意境之美,增加了对经典的理解和记忆。但是,用朗诵的方法诵读《弟子规》、《论语》等经典,就面临一些困难。最主要的障碍,朗诵无助于加速记忆背诵这一经典诵读的基本目标的实现,相反,由于中间的停顿等原因,朗诵实际降低了背诵的速度。这方面,我们进行过对比,在六个孩子分成两组背诵《弟子规》的学习中,每天背诵一小时,一组孩子用普通诵读方法,15天全部背下了《弟子规》,而另一组三个孩子用朗诵方法背诵《弟子规》,每天一小时,则要三周才能背完。主要原因,朗诵中间的停顿,阻碍了孩子们的“记忆流线”(我们用这个词来表示记忆的顺畅性)。

吟诵的优点在于音韵之美,而音韵是有助于增强记忆的。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亲身经验,一首歌,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也许歌词记不全了,但是,它的音调旋律却总是能够随口哼哼。我觉得吟诵恰恰具备了有如歌曲音调旋律这样能够让人过耳不忘的优点,有助于增强记忆。另外,吟诵实际是老师把他对经典的理解、情感、意境等等,通过吟诵的句读、语气、声调、情绪等等表达出来,并传达给学生,这样,不用讲解,孩子们自然心领神会,并通过今后几十年的人生实践,慢慢感悟。有些东西,可能是不能讲解的,一讲解就成白开水了,而且,各家说法不一,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也不相同,感悟自然有异。那种“甲说乙说丙说我说”的模式,是学术研究的套路了。

我们知道,吟诵是通过私塾和官学教育体系口传心授,流传下来了。吟诵是私塾教学的主要方式。我们经常看到电视电影戏剧里的私塾,一位老先生在摇头晃脑之乎者也的,就是吟诵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代代相传下来的。我的已过世的老父亲,小时只在邻村的私塾念过一年半“懵懂”(蒙学),学的是用我们本地方言念的“子曰”等等内容,在其后来的一生中,却能写出逻辑严谨、文辞优美的文章,成为村里的“笔杆子”。前两天随手翻看《红楼梦》,里面写的才女林黛玉,只在进士出身的贾雨村门下学了一年,却学完了《四书》,能在大观园里“菊花赋诗夺魁首,海棠起社斗清新”,其学习的速度效果是令人惊叹的。实际上,过去的私塾教育,通过两三年的经典诵读,孩子们都要学会四书五经,背下的书籍摞起来差不多有一米高。对比今天我们学校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我看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1-2年级是识字量达到2000,学会写字。这简直是在浪费孩子们的时间!那语文课本上,认字是一个字一个字认的,这根本违背了孩子们认字的规律!你看一部《千字文》,一千个字,没有重复的,孩子们15天就都背下了,1000个字也都认识了,而且天文地理历史知识,也都学到了,语文的音韵之美,也感受了,自己拿起笔,就会比照着写诗了。可是,这么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怎么就没有呢?再说说写字,我们说“语文语文,语言文字而已”,可是,作为语文的重要部分的书写,我们看到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都没有书法课了,所以,孩子们的字写得越来越难看了。过几年一上电脑,键盘敲敲字就出来了,更没有机会写字了,很多人的书写水平,终生就停留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水平了(笑笑)。

总之,中国的整个现代教育,是到了反思的时候了!当年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前来看,是“西学为体,中学不用”了,孩子们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学英语、学技术了,可是学英语能学得过母语国家的孩子吗?即使英语学得很好了,可是你跟人家交流些什么内容呢?没有自己的文化,你满口English,谁理你?再说技术学尖端了,要是没有人文底蕴支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你的技术越尖端,给人类带来的破坏力是不是可能越大?

所以,我们认为,至少在儿童教育阶段,应该以中国的传统经典教育为主,真正做到“中学为体”。吟诵,不愧为一种好的儿童经典诵读的好方法,她也与基础教育阶段倡导的“素质教育”、“美育”等目标相契合。最重要的一点,我们的传统经典文化,包括吟诵这样的好东西,应该得到教育界的足够重视并世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