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常州吟诵已经列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正在申报“中华吟诵”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吟诵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华儿女引以自豪的留给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会带给我们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成果以更真切的了解,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吟诵也是传承经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怎样让中国经典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这一点中央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十七大报告里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价值,实现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视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就提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要形成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对整个社会来讲,吟诵对提高国人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央精神文明办王世明同志曾说过:现在很多人吃完晚饭后如何休闲、如何娱乐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将来吟诵蔚然成风,吃完晚饭,三五亲朋好友围坐一起,朗诵、吟诵、演唱中国经典,那将是一派何等的景象。这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对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又将产生何等的影响。什么是爱国?首先就是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国人要有中国心、中国情。王主任的这段话代表了我们中央部委领导同志对于吟诵、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弘扬,以及弘扬以后起到的效果,所做出的一个非常直观形象的描述。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如何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得更好? 于是“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应运而生。我们的“中华诵”的口号是:通过诵、吟、唱和写经典来传承中国的文明,其中“吟”就是吟诵。我们希望这次“中华吟诵周”的举办集中展示中华吟诵的传统和流派,让各界有机会认识和了解吟诵。
所以,从教育部语用司方面来讲,我们坚持对中华吟诵进行抢救、保护、创新、以及推广和发扬。
首先,从抢救和保护方面来讲。现在真正会吟诵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把吟诵原汁原味地保护下来,使它能有更进一步的流传,所以,抢救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第二,是吟诵的创新。要研究如何让吟诵这样一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灿烂的成果让更多的人去喜欢和受益,创新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普通话新吟诵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吟诵,有利于吟诵的推广,这也是一种创新。
第三,是吟诵如何推广和发展的问题。不论是吟诵,还是中国其它的传统文化,都需要首先让公众有一个普遍的了解,这是推广和发展的第一步,现在“中华诵”系列活动做的就是这方面的工作。
这是教育部语用司对于吟诵这项工作初步的认识和体会,语用司今后也会继续支持有关的单位去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希望我们共同参与这项伟大的文化复兴工程,让社会各界形成一种关注中国传统、热爱中国文化、弘扬中华优秀美德的风气,以此作为献给新中国六十华诞的一份厚礼。
(本文为王登峰司长在2009年9月17日“中华吟诵周”媒体座谈会上讲话摘选)